彭长卿

2 articles in category 彭长卿 / Subscribe

平湖李叔同纪念馆  2016-06-24 09:24 Posted on 浙江   我喜集札,沉浸其中,其乐无穷。后蒙李芳远先生慨赠弘一法师一札补缺,令我欢喜无量。此札集书、篆于一纸,约作于1940年前后,但因故未寄出,由芳远保存着。李芳远(1924~1981)号空照,别署晴翠山民、离离斋主,福建永春人。弘一法师弟子。1947年任厦门鼓浪屿中山图书馆馆长。工书善诗,亦懂医。著有《忆旧录》《空照庵诗草》等多种。芳远少年时即追随弘一法师学诗习艺,珍藏不少弘一墨宝。   此信文如下:“质平、希一居士同鉴:友人林葆宜居士,欲请人函授图画、音乐二科。乞为斟酌妥当办法,介绍一切为感。林居士笃信佛法,品行端正,为当代稀有之青年。乞善为护念,至祷!谨陈,不宣。质平所寄墨已收到矣。演音启。”   质平姓刘(1894~1978),初名毅,后改名仞,浙江海宁人。他是我国音乐界的老前辈,也是弘一法师的得意门生(另一个即丰子恺)。刘质平家境清寒,但勤奋好学,在弘一法师尽力资助下,赴日本研究音乐。归国后,悉心照料弘一恩师,历时24年。他俩师生情谊如同父子,确是罕见的。希一姓徐(1900~?)江苏武进人(钱君匋先生说是宜兴人)。擅长音乐和中西画,历任上海美专、新华艺专音乐教授、主任二十多年,编有中小学教材,作抗战十曲。弘一法师(1880~1942)俗姓李,名文涛,字叔同,1905年赴日本后易名岸,名息霜,归国后改名息,字息翁;出家后法名演音,号弘一,天津人,原籍浙江平湖,其父世珍,同治四年进士,曾官吏部。弘一早年从唐育厚(字静岩,号湖陵山樵,浙江人)。工书画、篆刻,精医术。有《颐寿堂印谱》)学篆刻,大有汉印、浙派遗风,有《李庐印谱》,惜已失传。他曾从吴昌硕游,并参加西泠印社。值得一提的是1914年秋天,李叔同与经亨颐、夏丏尊、费龙丁等人组织另一篆刻团体 “乐石社”,定期刊《乐石集》,提倡篆刻艺术。1964年,我曾在古籍书店购得一本印谱,(1915年春增刊本,价仅4角)。说来也巧,封面上题有“息翁赠斐飞先生”,下有一阔边正方朱文印“李息”。我一看便知是李叔同先生出家前后写的魏碑字,真是喜不可言。印谱取温庭筠《诉衷情》词,每人刻一句,共十五方,集合成一册。其中有夏丏尊先生治印。后来我在印谱封面贴上签条,寄给丰老,请他题签,他很快就写好寄来了。签条是“乐石印存  子恺题 长卿藏”,扉页上写有数百字题记:“50年前李叔同于杭州浙江两级师范组织乐石社,定期刊印乐石集,此其一也。作者皆余窗友,今凋零殆尽矣。长卿仁棣于旧书店访得此集,属余题记,时乙巳(1965年)仲春。子恺。”我初见丰老时,他送我一册装帧十分讲究的《弘一大师遗墨》,是各方善士捐资合印的,珂罗版,宣纸精印300册,由钱君匋亲自装订、丰老亲笔颂词留念,那是很珍贵的,谁知数年后,此书连同“乐石印存”竟被掠走,不知流落何处,但愿能永留人间。   因夹在《弘一大师遗墨》书内而失去的,还有李叔同致陆丹林(1895~1972,字自在,号枫园、非素,广东三水人。早年参加同盟会、南社,曾为朱执信秘书。编有《中国美术年鉴》《道路月刊》《逸经》《大风》等刊物。著有《革命史谭》《革命史话》《美术史话》《枫园画友录》《红树室琐记》等)一札(陆老墨笔抄件):“丹林道兄左右:昨午雨霁,与同学数人泛舟湖上。山色如娥,花光如颊,温风如酒,波纹如绫。才一举首,不觉目酣神醉。山容水意,何异当年袁石公游湖风味?惜从者栖迟岭海,未能共挹圣湖清芬为怅耳。薄暮归寓,乘兴奏刀,连治七印,古朴浑厚,自审尚有是处。从者属作两钮,寄请法政。或可在红树室中与端州旧砚,曼生泥壶,结为清供良伴乎?著述之余,盼复数行,藉慰遐思!春寒,惟为道自爱,不宣。岸白。”李叔同此札作于1913年,时年34岁。词藻婉丽,不下古贤,而清新之致,却乃过之;其风流隽永,具六朝人气息。李叔同为陆老刻的两方石章:一为“丹林无极”,一为“红树室”。因在广州,无从拓印,否则倒是极好的纪念品。我还见到弘一法师为陆老“红树室”题额,题款为“丹林居士属书,壬午(1942)元旦试笔,晚晴老人时年六十三”(是年九月初四弘一圆寂于泉州),又为《红树室书画集》题引首,都是用朱笔写的篆书,非常罕见。   此外,我曾有弘一法师所书《华严经》偈句: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小条幅。弘一法师常书以赠人,我亦以此送人。受者为族祖逊之公之子味辛先生(1902~1983年,名去疾),回忆弘一法师在虎跑寺关心他的往事,令人感动。他深悔当年未求其墨宝而感到遗憾,所以我将此劫余之物送给他了。逊之公(1876~1946)名俞,号无心居士,又称竹泉生,别署守愚氏、破佛、亚东破佛,江苏溧阳人。1906年在沪从事小说创作,并创办《竞立社小说月报》,刊《闺中剑》《泡影录》《双灵魂》《三家村》及《东瀛新侠义》五种。1908年,由马叙伦、顾乃斌介绍加入同盟会,参加光复杭州战斗。撰《书法歌》三章及《书法注》《捉笔精义说》《一画结构说》。1918年出家,法名常仁,字安忍,号安仁大士。十年后还俗。壮年治《易》,著《周易明义》四卷及《序要》《外传》八篇,计十余万言。逊之公和李叔同是同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的,而李的出家是受逊之公启迪的。逊之公出家后,留下两子均由马一浮先生培植读书,及至成家立业。这与弘一法师悉心栽培学生刘质平是一致的。他俩的精神与品德,足为世人楷模。  彭长卿: 彭逊之之侄孙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lQSjaHs86m_dJaj_GChHQ

Read more →

彭長卿 潘景郑先生原名承弼,字良甫,號寄沤,殢柳词人,一九零七年生,江苏吴县人,其叔祖即晚清著名收藏家、金石家潘祖荫,刻有功顺堂、滂喜斋丛书。潘老十二岁丧父,其祖祖同留下竹山堂藏书四万卷,潘老少长,即以翻阅经史子集和百家杂说为乐,置塾师训斥不顾也。十五六岁便节衣缩食,有志窮搜天下古文奇字。后从吴梅学词曲,并参加道和昆曲社,受教於“江南曲圣” 俞粟庐( 俞振飞之父 )。弱冠,从章太炎学经史,耽嗜图书金石;其兄博山,名承厚,字温甫,别署蓬庵(一九零四-一九四三),亦有同好,博古善鉴。兄弟俩积累二十年,藏书三十余万卷,列架插籖,编目校勘,怡然自得。 因潘老对诂训、书法、金石、版本、词曲均有研究,故深得太炎器重。一九三五年,他请潘老任章氏创办的国学讲习会讲师,并负责编制《制言》杂志,累计三十六期。一九三六年太炎故后,章夫人汤国梨率门生故旧来沪创办太炎文学院,特邀潘老来沪任教。一九三七年,日寇侵华,潘老将其师写给他的十二封亲笔信自苏州携至上海,得以保存。 不久,文学院被汪伪强令停办,潘老就此转入图书馆,专心从事古籍版本的研究和考证工作。他与张元济、叶景葵、顾廷龙等人创办合众图书馆,前后工作四十余年,勤勤恳恳,不求名利,收集、抢救了不少图书金石。 潘老喜收明代史料和地方文献,尤多善本。如宋蜀大字本《陈后山集》二十卷,为海内第一,因颜其居为“宝山楼”。明代文俶彩绘《金石昆虫草木状》一千三百篇,文俶为文征明玄孙女,一门风雅。常熟钱会也是原旧藏的《古今杂谈》前半部,后与郑振铎所得后半部一并归公,共六十四册。嘉兴张鸣珂《寒松阁全集》稿本十八册,未刻者十之四三。金匮钱泳题赠集手稿,题词者多乾隆时名士,计六十家。潘老藏书由此可见一斑了。 潘老还爱著砚,约五十方。尤以宋王著冢砚为冠,背列鸐鹆眼二十余,因自署所居为“著砚楼”。此外,明清名言亦不少;惜经沧桑,已无一存。 潘老所藏,一燬於兵火,再罹於胠箧,余者都被他人作废品处理。二三万块书版,被劈作祡爿,付之一炬。四十年心血,约四百箱古籍,竟化作云烟,能不悲乎?携沪书本有一二万册,为抚育子女十人,只能割爱变卖。一九四九年后,潘老将珍藏的典籍及长洲叶昌熾缘督庐、贵池刘世珩聚学轩所集金石拓片数千种,合计壹万数千种,都捐献给历史文献图书馆,化私为公造福后人。此外,他还捐宋元善本二十七部给北京图书馆。 潘老著作等身,编辑佚书一百三十余家,题为 《著砚楼辑佚书 》,并为他的先世辑《陟冈楼丛刊》,以纪念亡兄博山先生,又为博山编印《明清画苑尺赎》《元明诗翰 》等,都是稀世珍品。一九三七年刊《日知录补校》;一九五六年刊《著砚楼书跋》及《著砚楼读书札记》《说文古本考再补》《词律校异》《词选笺注》《图书金石题跋》等;一九五八年刊《 绛云楼题跋》《汲古阁题跋》《吟香仙馆书目》《鸣野山房书目》等;一九八五年刊《寄沤剩稿 》;一九九零年刊《千顷堂书目》。 潘老广交师友,尤以学者居多。如邓邦述、朱孝臧、傅增湘、顾颉刚、叶恭绰、黄侃、汪东、钱玄同、吴承仕、朱希祖、容庚、赵万里、周暹、王謇、郑振铎、郭沫若等。 潘老工书,善词章,有《寄沤词稿》二三千首,惜未刊行。他请唐云、陶冷月、申石伽、顾飞等数十人绘《寄沤填词图》;并请郑逸梅先生作序,用作纪念。 潘老曾任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兼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系教授,带博士生,又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顾问。潘老秉性澹泊谦和,少言辞,然有问必答,无论何种古籍,他一看便知。王謇把潘老比作汉代刘向,是恰如其分的。 作者简介: 彭长卿,彭谷声之子,别署长青,出生于江苏宜兴。从小受父亲熏染,也深爱信札收藏,曾得其父遗藏近万通左右,但多为清末民国年间之物。彭长卿是一位学者型的信札收藏家,“文革”后在归还他千余通信札后,他遂将之修缮整理和分类珍藏,且视之犹如性命和饮食一般,1993年,其选择所藏名人书简百通,并加释文、标点和说明;还写有书简作者的小传,以及书简中所以涉及人物的小传。历时约半年始成初稿,于次年6月以《名家书简百通》的书名出版。并附每通书简照片,请郑逸梅先生作序,钱君匋先生题写书名。详见(https://book.douban.com/review/5138716/) http://jinian.zupulu.com/jiwen/show?jwid=358834

Read more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