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湖李叔同纪念馆 2016-06-24 09:24 Posted on 浙江 我喜集札,沉浸其中,其乐无穷。后蒙李芳远先生慨赠弘一法师一札补缺,令我欢喜无量。此札集书、篆于一纸,约作于1940年前后,但因故未寄出,由芳远保存着。李芳远(1924~1981)号空照,别署晴翠山民、离离斋主,福建永春人。弘一法师弟子。1947年任厦门鼓浪屿中山图书馆馆长。工书善诗,亦懂医。著有《忆旧录》《空照庵诗草》等多种。芳远少年时即追随弘一法师学诗习艺,珍藏不少弘一墨宝。 此信文如下:“质平、希一居士同鉴:友人林葆宜居士,欲请人函授图画、音乐二科。乞为斟酌妥当办法,介绍一切为感。林居士笃信佛法,品行端正,为当代稀有之青年。乞善为护念,至祷!谨陈,不宣。质平所寄墨已收到矣。演音启。” 质平姓刘(1894~1978),初名毅,后改名仞,浙江海宁人。他是我国音乐界的老前辈,也是弘一法师的得意门生(另一个即丰子恺)。刘质平家境清寒,但勤奋好学,在弘一法师尽力资助下,赴日本研究音乐。归国后,悉心照料弘一恩师,历时24年。他俩师生情谊如同父子,确是罕见的。希一姓徐(1900~?)江苏武进人(钱君匋先生说是宜兴人)。擅长音乐和中西画,历任上海美专、新华艺专音乐教授、主任二十多年,编有中小学教材,作抗战十曲。弘一法师(1880~1942)俗姓李,名文涛,字叔同,1905年赴日本后易名岸,名息霜,归国后改名息,字息翁;出家后法名演音,号弘一,天津人,原籍浙江平湖,其父世珍,同治四年进士,曾官吏部。弘一早年从唐育厚(字静岩,号湖陵山樵,浙江人)。工书画、篆刻,精医术。有《颐寿堂印谱》)学篆刻,大有汉印、浙派遗风,有《李庐印谱》,惜已失传。他曾从吴昌硕游,并参加西泠印社。值得一提的是1914年秋天,李叔同与经亨颐、夏丏尊、费龙丁等人组织另一篆刻团体 “乐石社”,定期刊《乐石集》,提倡篆刻艺术。1964年,我曾在古籍书店购得一本印谱,(1915年春增刊本,价仅4角)。说来也巧,封面上题有“息翁赠斐飞先生”,下有一阔边正方朱文印“李息”。我一看便知是李叔同先生出家前后写的魏碑字,真是喜不可言。印谱取温庭筠《诉衷情》词,每人刻一句,共十五方,集合成一册。其中有夏丏尊先生治印。后来我在印谱封面贴上签条,寄给丰老,请他题签,他很快就写好寄来了。签条是“乐石印存 子恺题 长卿藏”,扉页上写有数百字题记:“50年前李叔同于杭州浙江两级师范组织乐石社,定期刊印乐石集,此其一也。作者皆余窗友,今凋零殆尽矣。长卿仁棣于旧书店访得此集,属余题记,时乙巳(1965年)仲春。子恺。”我初见丰老时,他送我一册装帧十分讲究的《弘一大师遗墨》,是各方善士捐资合印的,珂罗版,宣纸精印300册,由钱君匋亲自装订、丰老亲笔颂词留念,那是很珍贵的,谁知数年后,此书连同“乐石印存”竟被掠走,不知流落何处,但愿能永留人间。 因夹在《弘一大师遗墨》书内而失去的,还有李叔同致陆丹林(1895~1972,字自在,号枫园、非素,广东三水人。早年参加同盟会、南社,曾为朱执信秘书。编有《中国美术年鉴》《道路月刊》《逸经》《大风》等刊物。著有《革命史谭》《革命史话》《美术史话》《枫园画友录》《红树室琐记》等)一札(陆老墨笔抄件):“丹林道兄左右:昨午雨霁,与同学数人泛舟湖上。山色如娥,花光如颊,温风如酒,波纹如绫。才一举首,不觉目酣神醉。山容水意,何异当年袁石公游湖风味?惜从者栖迟岭海,未能共挹圣湖清芬为怅耳。薄暮归寓,乘兴奏刀,连治七印,古朴浑厚,自审尚有是处。从者属作两钮,寄请法政。或可在红树室中与端州旧砚,曼生泥壶,结为清供良伴乎?著述之余,盼复数行,藉慰遐思!春寒,惟为道自爱,不宣。岸白。”李叔同此札作于1913年,时年34岁。词藻婉丽,不下古贤,而清新之致,却乃过之;其风流隽永,具六朝人气息。李叔同为陆老刻的两方石章:一为“丹林无极”,一为“红树室”。因在广州,无从拓印,否则倒是极好的纪念品。我还见到弘一法师为陆老“红树室”题额,题款为“丹林居士属书,壬午(1942)元旦试笔,晚晴老人时年六十三”(是年九月初四弘一圆寂于泉州),又为《红树室书画集》题引首,都是用朱笔写的篆书,非常罕见。 此外,我曾有弘一法师所书《华严经》偈句: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”小条幅。弘一法师常书以赠人,我亦以此送人。受者为族祖逊之公之子味辛先生(1902~1983年,名去疾),回忆弘一法师在虎跑寺关心他的往事,令人感动。他深悔当年未求其墨宝而感到遗憾,所以我将此劫余之物送给他了。逊之公(1876~1946)名俞,号无心居士,又称竹泉生,别署守愚氏、破佛、亚东破佛,江苏溧阳人。1906年在沪从事小说创作,并创办《竞立社小说月报》,刊《闺中剑》《泡影录》《双灵魂》《三家村》及《东瀛新侠义》五种。1908年,由马叙伦、顾乃斌介绍加入同盟会,参加光复杭州战斗。撰《书法歌》三章及《书法注》《捉笔精义说》《一画结构说》。1918年出家,法名常仁,字安忍,号安仁大士。十年后还俗。壮年治《易》,著《周易明义》四卷及《序要》《外传》八篇,计十余万言。逊之公和李叔同是同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的,而李的出家是受逊之公启迪的。逊之公出家后,留下两子均由马一浮先生培植读书,及至成家立业。这与弘一法师悉心栽培学生刘质平是一致的。他俩的精神与品德,足为世人楷模。 彭长卿: 彭逊之之侄孙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_lQSjaHs86m_dJaj_GChHQ
Read more →